丁香久久/羽月希奶水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在线观看/韩国精品在线

滾動資訊:
第二屆大灣區優秀社會責任企業頒獎典禮在廣州舉辦 莒縣小店司法所:積極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小店品牌 九州民間中醫藥文化交流專委會、九州國醫館在京揭牌 擇“中”而立:“漢字之美”文化研討活動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辦 盂縣北下莊鄉老石神村深耕鄉村文化 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紫生高科:核、毒全防護一體面罩成功研制 金隅尋“新”系列之地產: 依托產業鏈優勢 按需創造綠色舒適“好 “鳳凰釀酒”唐山酒業駐盂縣辦事處:讓您在家門口就能喝到放心酒 金隅尋“新”系列之陜西: 實現科研與產業“雙向奔赴 ” 為西北經 探尋新質生產力之唐山:以“綠”為綱 向“新”發展 金隅奔跑在高 2024北京龍促會二月二龍抬頭第十屆傳承會成功舉辦 為膝蓋防護而生,拓必得開展護膝安全關愛行動 爾濱火了,也帶火了粗糧粥,餐飲行業下一個風口來了!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暨北京鐵道兵文化聯誼會換屆大會在京舉 平安普惠江蘇分公司:積極踐行綠色公益 攜手保護美麗東鹽河 北新建材:創新服務 援助涿州重災戶溫暖過冬 元啟未來:探索元宇宙和人工智能新范式分論壇”在合肥舉辦 2023年度“全國企業數字經濟最佳實踐案例”在合肥發布 2023太湖圖影馬拉松賽事啟動 相約12000名選手將于10月29日伴湖開 首屆中國醫美產業之都高峰論壇暨博覽會在?谂e行

首頁 > 公益

在寧夏巖畫中走進久遠的記憶

時間:2018-11-26 17:29:05 來源: 責任編輯:admin

如果你想把一句話、一幅圖、一個信息保存的時間長久一點,應該用什么方法?科幻小說《三體》中寫道,“把字刻在石頭上”,這就是最古老也是保留信息最長久的方式。

11月13日起,“久遠的記憶——寧夏巖畫展”在中國濕地博物館中庭回廊及三樓專題展廳內展出,展出不同歷史時期、各北方游牧民族所刻制的巖畫拓片60幅、巖畫石實物4塊、模板3塊。這門看似久遠的藝術,其實欣賞起來,倒很有意思,一個個文字和符號,就像遠古的密碼,需要“大偵探”來解密。

巖畫,被稱為“刻在石頭上的史書”,產生于文字未出現之前,它以形象和符號記錄了人類早期的生存活動,是原始先民繪在或刻在山巖上的歷史圖卷。寧夏巖畫以賀蘭山為代表,近萬幅神秘古老的巖畫,記錄了3000至10000年前原始先民的生活場景,其中以動物巖畫、植物巖畫、人面像巖畫、人物巖畫、生活圖像、符號與圖案六大類為主。

外行人看來,大部分巖畫圖案就像幼兒繪畫一樣,寥寥幾筆,看似技巧粗陋,有人卻說,巖畫記錄的是整個人類的“童年”。

展覽現場.jpg

巖畫.jpg

  展廳入口,一整面山巖石壁還原了賀蘭山巖畫的真實場景。這次展出的展品中,大部分為巖畫拓片。這些拓片都是從賀蘭山真實巖畫上拓印下來的,也就是說,是和巖畫1:1大小的尺寸,放到展廳里,才能感覺到這些遠古“密碼”有多震撼,超過3米大小的巨幅狩獵圖、幾十種表情各異的人面像、形象生動的動物圖……仔細觀察和想象,還可以從中解讀出不少遠古祖先的生活故事,比如有手拉手正在跳舞的姑娘和小伙子們,有騎著飛馳的駿馬去山林捕獵的獵手們,也有年代稍近的西夏文拓片等。最值得一看的是太陽神巖畫拓片,簡單粗獷的線條勾勒出怒目圓睜的威嚴形象,在賀蘭山,太陽神巖畫被稱為“鎮山之寶”。

太陽神巖畫拓片.jpg

  太陽神巖畫拓片

  你可以試著來破譯,為什么寧夏巖畫中,有那么多螺旋圖案?和繁體字有些相似的西夏文到底是什么意思?還有更多未知的符號究竟有什么含義?不少問題,學術界至今都沒有定論,你的答案也有可能為巖畫研究提供新思路哦。

  展覽尾聲,還有巖畫拓印體驗?雌饋砗唵蔚耐赜。悬c像小時候玩的鉛筆描硬幣,實際操作起來,也有很多技巧:墨水不能涂的太干或太濕,上完色要把握時機放上宣紙,拓印的力度要掌握好火候……

巖畫1.jpg

巖畫2.jpg

  著名藝術家韓美林曾先后7次赴賀蘭山觀摩巖畫藝術,汲取創作靈感,韓美林曾表示:“20多年前,我第一次來到賀蘭山,面對那么多古巖畫,我突然感覺,我走了半輩子,直到50多歲才找到藝術的家,那就是民族的民間的東西。”2015年,韓美林藝術館在賀蘭山腳下正式開館,這是杭州和北京之外,全國的第三座韓美林藝術館。

  今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寧夏作為“一帶一路”交通要塞,幾千年來,各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互動交融,共同建設了美麗富饒的塞上江南,共同創造了兼容并包的燦爛文化。這其中,巖畫作為文字誕生前的交流與記錄工具,承載著追溯沿線各國、不同地域間文明起源、民族信仰、歷史文化等重要作用,也連接起了當下各國的文化紐帶,推動沿線文化交流。

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 的作品,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與以下聯系方式進行溝通:總網電話: 13241999108(加微信請注明具體事宜)電話:13241999108 郵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與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本部進行有效溝通的事宜,本網將視同為未曾提前聯系,并不能給予答復、解決。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法律聲明 征文啟事 誠聘通訊員 合作推介 網站地圖

電話:13683231415(微信) E-mail:1776908900@qq.com

Copyright 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郵政編碼:100089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3915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