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10月14日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指出,要堅定的維護糧食安全,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10月20日,由中國食品工業雜志社主辦、山西盂縣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承辦的“生態金谷開鐮節”在盂縣隆重舉辦。盂縣政協主席閆庶民,盂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郭華,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閆東紅,盂縣商務局局長周永寧,盂縣農機中心主任張利鋒,盂縣西煙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羅鵬飛,盂縣教育科技局副主任科員胡淑英,中國食品安全報社副社長張瑋,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工會主席賈燕寧,盂縣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林等出席了啟幕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及采購商近百人出席了活動。
“生態金谷開鐮節”啟幕儀式現場
記者在現場看到,“京晉生態金谷開鐮節”啟幕儀式上,首先由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閆東紅致辭,盂縣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林對生態金谷基地發展作情況介紹;然后由北京各方與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的代表,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工會主席賈燕寧同志講話;最后是由盂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郭華同志宣布“京晉生態金谷開鐮儀式”啟幕。
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閆東紅致辭
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閆東紅在致辭中說:“盂縣歷史仇猶、藏山趙氏孤兒忠義文化傳承近三千年,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新時代的盂縣將秉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全面貫徹中央、省、市重點部署,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歷史擔當,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區域強縣而不懈奮斗!”
閆東紅表示:“盂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重視農民耕收,著力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圍繞省委省政府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深化結構性改革,提出打造雜糧產業保障、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業產業化龍頭運營和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綠色有機農產品建設制度規范,提出打造雜糧產業保障,堅持‘市場主體、政府引導、多方投入、綠色興糧’原則,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在合理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等方面先行先試,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
閆東紅還表示:“這次活動是我們盂縣農業農村發展史上的一件喜事,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一件大事,是把我們十四億人口的飯碗端在我們自己手上的極大激勵。如今,盂縣涌現出了盂縣鑫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山西谷味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盂縣烏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9家省級龍頭企業、18家市級龍頭企業,帶動建成了多個優質雜糧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形成了公司的基地。基地主要是農業的發展模式和特色種植、雜糧加工、市場營銷融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為我縣雜糧產業綠色優質高效發展、提升雜糧生產質量水平和帶動農民耕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盂縣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林致辭
盂縣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新林介紹情況時說:山西自古以來盛產小米,被譽為中國小米之鄉。小米無需過多的加工精制,大量保存了原有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營養價值豐富,素有“老參湯”之美稱,馳名中外。而在盂縣,更是演繹了一場小米育孤的傳奇故事。相傳春秋時晉國大夫趙朔被晉國公殺害,趙朔死前將遺腹孤兒托付給門客程嬰,程嬰舍去己子,攜趙朔的孤兒潛入盂縣藏山藏匿,靠盂縣小米喂育出了趙氏孤嬰趙武。
盂縣由于部分區域地處高寒、土地富硒,尤其適合種谷子,是真正的生態之鄉。因為光照足夠,光能資源豐厚,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使得盂縣小米的質量普遍高于其他產地,營養成分比其它小米高出兩三個百分點。盂縣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小米,色澤金黃、滑潤可口、香糯渾厚。據山西省檢測機構檢測,富含鈣、鐵、鋅、硒、鉀等多種礦物質及人體必要的賴氨酸、蘇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蛋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及油酸、亞油酸。其米質勁道用來煮粥無渣無澀、湯汁黏滑、綿軟糊香,是山西省農業科技重點推廣品種,也是當地農民脫貧攻堅的主打產業。
盂縣地處太行山腹地,是山西省農業大縣,耕地面積56萬畝,地處東經112.5度至113.49度、北緯37.57度至38.31度,總面積2514平方公里,境內四面環山,地勢西高東低,海拔1200-1400米,氣候多樣,晝夜溫差大,接近北緯37度神奇黃金帶,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降水529.9毫米。近年來,盂縣全面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進有機旱作示范項目建設,在水、土、肥、機、技、綠上因地制宜,以生態發展理念,健康發展理念,綠色發展理念引導盂縣農業發展,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歷經多次結構調整,逐步由主導糧食生產向農村全面發展轉變,雜糧、林業、畜牧、蔬菜、藥材、水產、六大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并以優質擴大受眾。”
梁家寨鄉武裝部部長郭倩娜向來賓介紹核桃、花椒等天然生態食品
在盂縣田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所屬的生態土地上,孕育的還有核桃、花椒兩種天然生態食品。其生態花椒分為大紅袍和黃金椒兩種,均產自當地本土老花椒樹,經農業部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大紅袍花椒適于腌制、涼拌,黃金椒適宜烹煮、椒香濃郁。而盂縣生態核桃不同于市場上大面積種植的核桃樹,其樹種皆是太行山脈百年老核桃樹,較之普通核桃果實更為飽滿香郁,油潤無澀,還原核桃自然本色。每年9月到11月核桃采摘下樹后,不水洗、不漂白,經由人工去除綠色外皮,把生態和營養從大自然搬運到消費者餐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金秋吉時天朗氣清,揮動鐮刀向大地致敬,也代表著一年的豐收、歡慶和幸福美滿。金谷熟,高朋聚,恰逢“生態金谷開鐮節”,主辦方中國食品工業雜志社和承辦方盂縣田源農業有限公司邀請各方嘉賓一起感受大美盂縣。
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 的作品,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與以下聯系方式進行溝通:總網電話: 13241999108(加微信請注明具體事宜)電話:13241999108 郵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與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本部進行有效溝通的事宜,本網將視同為未曾提前聯系,并不能給予答復、解決。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