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英 施薔生
2021年,中國進入全面啟動“十四五”發展規劃新的時期。在國家全面脫貧攻堅初戰告捷后,全面的大健康產業迅猛崛起。中國優秀的傳統中醫藥在其中承擔著重要使命。
自2017年7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中醫藥法》以來,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聚焦破解中醫藥發展面臨的具體問題,提出了包括人才、產業、發展動力和環境等在內的28條政策措施,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中國大力發展中醫藥的春天來臨。從當務之急和長遠發展來看,加強中醫藥的國際化融合,值得中國后三十年發展努力拓展。
一、中醫藥在國際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藥全程深度介入,以其特色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篩選出的“三藥三方”(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方藥,顯示出良好的臨床療效,形成覆蓋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的中醫藥診療方案。
從河北傳來消息:尤其是清肺排毒湯效果驚人,患者服藥3天癥狀明顯好轉。為此,眾多院士、國醫大師紛紛撰文推薦。2021年1月,清肺排毒湯成為河北省抗疫利器。位于石家莊市的河北省胸科醫院,C2病區36名患者,年齡最小的14歲,大的70歲左右,有33人服用清肺排毒湯,療效明顯。患者中有一位合并腎衰基礎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清肺排毒湯后肌酐指數下降,這說明清肺排毒湯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副作用也比較小。
從一些資料獲知,2020年國際上一些國家元首新冠患者,都基本選用中國的清肺排毒湯作為治療藥方之一。
二、國際上大力研發中草藥應用于大健康產業
歐美主要國家,包括日本、韓國等,近10多年來,正加大將中醫藥廣泛用于人類大健康產業中。
2020年12月,聯合國麻委會正式認可中草藥之一的(大麻)醫用的合法性,追蹤全球大麻問題的獨立研究員高度評價:“通過這項決定,聯合國結束了已有60年的否認記錄,該記錄已被證明是人類最古老的藥用植物之一。”
因此,歐美各國目前正加大對漢麻產業的投資和研發步伐。如:近日,美國3M公司正式公開大麻衍生產品的研發計劃,認為大麻可以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一部分,潛力無限。產品計劃從小到包裝、膠帶,大到醫療用品、人體細胞組織的生長基質,應有盡有。
3M全球新產品營銷經理戴維森(Don Davidson)認為:“3M的客戶熱衷于尋求環保產品,無論是工業,醫療保健,運輸或能源,幾乎所有人都在尋求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3M正在積極研究大麻纖維和油脂成分應用:航空航天和運輸的粘合劑;垃圾袋、普通塑料袋;工業塑料;手術紗布;用于農業的非織造材料;常規的盒式密封膠帶;“誘導多能干細胞”,或用于再生醫學的細胞的生長基質,這些基質用于培養健康的人體肝臟或腸組織。
同時,他們還正在研究如何將大麻纖維應用于大量商業場景中,它將對全球市場產生的積極影響。可持續性為“大趨勢”,它將在未來幾年推動大多數新產品的發展,不僅是高科技制造業,甚至是取代傳統的包裝材料。
三、高度重視中醫藥藥食同源的傳統療效
重視中醫藥在大健康產業中的重要作用,基礎在于挖掘改進中國傳統的神奇植物基因,來提高全民健康和快樂指數。我們驀然發現,7000年根植于中華大地的漢麻,在現在一片“闌珊處”的中國漢麻產業中,其實應該是一座歷史底蘊豐厚、十分富有的寶礦。
漢麻原產地在亞洲,許多古代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漢麻最早的國家,種麻歷史追溯到公元前5150-2960年,至今約7000多年。
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就有對大麻的詳細記載,其著作稱“麻、麥、稷、黍、豆”為五谷,并還有關于大麻種植、觀察、辨別等知識的講述,所以說麻籽是當時人們重要的食物之一,并列為五谷之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錄了很多關于漢麻能治病的案例。作為漢麻的主要提取物CBD,是大麻中主要的非精神活性成分,可以緩解壓力、鎮痛、消炎等。
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是世界上每十萬人中百歲老人最多的地區。長壽之鄉的秘密之一就是巴馬人千百年來食用漢麻籽及漢麻籽做成的各種食品,“天天吃火麻,活到九十八”就是巴馬人生活的日常寫照。
漢麻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必須脂肪酸和蛋白質。這些成分使漢麻籽有資格成為一種功能性食品。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漢麻籽補中益氣,久服康健不老,神仙”。由此可見,李時珍從中華傳統醫學的角度高度評價了漢麻籽的保健價值。
同樣是大地給與人類的饋贈,神效的漢麻和殷實的稻谷有著異曲同工的生命賦能功效。如一般老年人隨著肌體功能的衰落,會不同程度患上肌少癥(骨骼酥松)。而漢麻中的提煉物CBD能與人體融合產生提高免疫力的膠原蛋白,就會對減緩骨骼酥松產生彌補作用。
生命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有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植物蛋白中發現漢麻(又稱火麻)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其對人體的貢獻往往是通過藥食同源而實現的。
國家衛生部列入的第一批藥食同源原料認定名單中有“火麻仁”。其傳統應用,基本是以潤腸通便為主(同仁堂有一款百年老藥“麻仁潤腸丸”,也有藥廠生產“麻仁滋脾丸”)。現代營養學讓人們對火麻仁的全營養屬性,以及對人體健康長壽的意義,有了更多的生理、生化、細胞學、營養學的深入研究,才有了膳悅糖、膳之儉等一些與時俱進的當今火麻新產品。
四、擴大中醫藥產業基地的研發和應用
中國正加大對中醫藥產業基地的研發和應用。如浙江麗水,就是著名的中草藥基地之一。
目前,國內一些省市也十分重視漢麻與中醫藥的結合研發與應用。據悉,四季漢麻中醫藥產業園2021年3月將開工建設,園區設計入駐100家企業,年產值近3億元,將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又一個新的增長點。四季漢麻中醫藥產業園坐落于哈爾濱自貿保稅區內,規劃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0億元,將吸納漢麻中醫藥、保稅、貿易、化妝品、CBD提取、食品等高科技企業入園。與日本、以色列、韓國相關行業科研院所開展合作。
2020年9月2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與黑龍江哈工智慧漢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組建,全國首個依托重點高校建立的漢麻全產業鏈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省級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在內的30多個國家允許并扶持漢麻的種植和產業化。中國是世界上漢麻種子和漢麻纖維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西方國家的大部分純紡和混紡的漢麻織物都來源于我國。
近些年來,我國的漢麻種植面積在2-3萬公頃。但允許種植的區域很少,許可證處于稀缺狀態,僅是云南省和黑龍江兩省可以允許種植漢麻。對漢麻的認知還停留在傳統的過去,漢麻產業進入的領域還比較單薄,政府部門對漢麻產業在當代和未來的大健康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是認識不足,需要全方位的加以修補、改進和提高。可以先行授權試點新疆、青海、貴州等邊遠貧困地區擴大種植漢麻。
五、返璞歸真,促進中醫藥產業與國際融合發展
中醫藥走向國際,進一步與國際融合的最佳途徑,是古老的中國五谷之首漢麻。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處于全球漢麻產業的變革機遇。雖然受到政策環境的羈絆,但中國漢麻產業需要在穩步前行中加快步伐,并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參與全球漢麻產業鏈的融合分工。未來,我們應從科普、法規、政策、科研、標準和準入等領域下猛功夫,爭取能在不久的將來,讓CBD至少在食品、保健品的運用端得到合法化,那么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一是修訂漢麻與中醫藥結合的相關產業政策
2021年伊始,全球大麻合法化進程仍在加速。以美國為主要推進力量的大麻合法化國家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在大麻合法化的分支領域加強立法,并逐步開放大麻使用準則,全面為醫用大麻放行,加速大麻合法化政策改革。如:運動員“陽性”檢測不再違法,醫院 為患者提供大麻餐,加速立法推進大麻合法化等。
政策放開力度是漢麻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當前,美國、澳洲、泰國等國家在工業大麻合法化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其應用場景、產品范圍、市場規模不斷得到拓寬和擴大,對我國漢麻與中醫藥產業緊密結合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愛爾蘭政黨宣布,它將在2021年向政府提出一項關于大麻的法案,一旦該法案獲得通過,將結束愛爾蘭的大麻禁令。
因此,十四五時期,要加大對漢麻與中醫藥產業結合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政府要創新資金參與機制,充分吸引社會資本共同設立工業大麻產業發展基金。通過加大政策和資金投入,加強科技研發,重點解決纖用品質、食用藥用CBD含量低等制約產業發展關鍵問題,以及生產中存在的栽培技術和加工標準問題。
二是擴大漢麻種植生產試點
漢麻種植具有極致的環保功能。不僅種植、生產全過程無污染,而且還能改善環境!漢麻的適應力極強,并且沒有病蟲害,幾乎不要施肥、打藥,可減少農藥、殺蟲劑等易造成溫室氣體高排放的化學藥劑的使用。葉子回田后降解,養分被土壤吸收。漢麻種植具有顯著的低碳性,從種植到收獲,每噸漢麻排放的CO2僅為544kg,而棉花為1680kg,而合成纖維生產CO2排放量比天然纖維高10~20倍。同時漢麻也是一種優秀的“碳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CO2,并以有機物的形式固定于植物體內,具有明顯的固碳效應。
漢麻的種植比起其他人類必需物質更有優異功能。譬如:棉花與大麻比較,種植棉花一般使用了26%的農藥,而大麻種植卻要求無化學農藥。棉花的生長周期一般8~9個月,而大麻僅3~4個月。同樣棉花和大麻都可以用來織成纖維,制成每件襯衫,棉花需要2725升水,而大麻卻僅680升。同樣一英畝土地的纖維產量,棉花是54-201公斤,而大麻卻能卻能達到220-367公斤。大麻的畝均效益明顯高于棉花。
中國海聯工委正在積極推動全球生命綠洲計劃實施,再增“一酸一麻”計劃。酸膜種植提取SOD,大麻種植提取CBD。
未來農業科技有三個突破點:植物工廠、智慧農業、功能食品。既然糧食種植和安全已經作為中國的一項國家戰略,相信隨著國人對漢麻功用的了解加深,作為能提供國民身體健康防治的良好產品,漢麻也會有朝一日列入國家21世紀中葉的國家發展戰略之一。
三是加快漢麻特效應用研發
目前,歐美各國不約而同掀起漢麻產業化的研發高潮。歐美多國海外報道:在新冠疫情爆發后,流行使用CBD為保健品的歐美國家,也出現了用CBD來保健或者抗病毒的使用者。報道說,“CBD不能治愈COVID-19,但它可能有助于緩解癥狀。”《HIGH TIMES》報道以色列生物技術公司宣布將啟動CBD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的臨床試驗這家以色列大麻公司名叫STERO Biotechs Ltd,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其大麻二酚CBD制劑的研究與開發,與其主要合作伙伴和股東Mor Research Applications(以色列最大的HMO的TTO – Clalit)合作,進行對抗冠肺炎病毒的一項新的臨床試驗。
工業大麻素CBD隨著生物醫藥科技的進步,其對于減緩人類衰老進程、預防和治療病毒型重癥等的作用,將會愈來愈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認識。
早在10多年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就發現,大麻中的某些特定元素的可以延緩大腦衰老,甚至有可能刺激形成新的腦細胞。據介紹,科學家們發現:大麻中的四氫大麻酚是大麻類植物中主要的興奮精神物質。四氫大麻酚與尼古丁,酒精和咖啡因一樣,具有相同的刺激效果,正好是這種刺激效果可以“適中”的防止大腦衰老,使得人們在老年時可以獲得更好的記憶。
美國的十大高科技公司也在積極與工業大麻的生物技術研發緊密結合。通過工業大麻的現代科技研發并應用于生命健康,將極大催發人體中的快樂細胞不斷激活,延緩或告別衰老的時代
四是充分發揮中醫藥產業世界領軍作用
作為上帝之草,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遍布祖國大地的許多植物進行了詳細研究,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其中,談到用普遍的麻草治療疼痛,就有多種。醫學類華佗就以漢麻為主要原料制作了麻沸散。青蒿素與大麻素(CBD)其實都屬于最早產自于中國、最早發現其醫療用價值的植物原料。英國皇室古書中也多次提及大麻提取物,具有排濁、消炎、鎮痛、抗衰老等功效。
在弘揚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中,中醫藥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人類健康,遠古神農時代就倡導的“藥食同源”,理應是值得大力倡導。漢麻的根、莖、葉和花等,都可以用作提煉對人體有益的“藥食同源”衍生產品。如:大麻籽是非常好的保健食品,火麻油就是用麻籽榨油獲得,其營養價值超過橄欖油,麻仁蛋白粉也是中老年最好的植物蛋白來源等。
中國新的“十四五”規劃,包括面向2035年、2050年,中國的大健康產業發展迎來春天。有專家預計將會帶來40萬億或上百萬億的產值需求。隨著中國老齡社會的較快到來,近30%以上的60歲以上老人,包括還有其他的中青年、幼兒人群的健康就將在運動鍛煉、飲食康養、醫療就診等環節中獲得基本保障。
來源:https://finance.zqcn.com.cn/fx/129358.html
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 的作品,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與以下聯系方式進行溝通:總網電話: 13241999108(加微信請注明具體事宜)電話:13241999108 郵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與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本部進行有效溝通的事宜,本網將視同為未曾提前聯系,并不能給予答復、解決。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