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放寧 孫天龍
清晨的陽光灑在新疆南疆的大地上舒適宜人。
早上9點30分,在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氣廠采油氣管理二區大澇壩集氣處理站當保安的新疆庫車市雅克拉鎮卻力瓦提村維吾爾族村民、26歲的艾合買提·阿巴斯戴著口罩,準時來到集氣處理站上班。
“請稍等,車輛消一下毒再通過。”艾合買提·阿巴斯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受父母的影響,從小就和父母收養的漢族姐姐一起生活。在這里工作,我們大家互幫互助,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艾合買提·阿巴斯的言談舉止,完全一副石油工人的派頭。
誰也想不到,2年前他還是個沒見過多少世面,很少走出家門的農村青年。
艾合買提·阿巴斯的家就在卻力瓦提村,位置在廠部和大澇壩站之間,這里地廣人稀,距縣城近70公里,村外是一大片戈壁,村里人多以種植棉花等農作物為生。10公里外,是中石化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氣廠廠部,住著200多石油工人的705生活基地。這幾年,村里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在農閑時都會去那打零工,在這里,各族兄弟和諧相處、互幫互助也上演著民族團結的贊歌。
艾合買提·阿巴斯家里有父親阿巴斯·尼阿孜、母親和哥哥,還有一個收養的漢族姐姐劉慧芳。姐姐4年前出嫁,哥哥阿不來提·阿巴斯3年前結婚,并有了侄女。全家老的老、小的小,守著20畝地棉花為生。
1996年,8歲漢族小姑娘劉慧芳的父母因病去世,36歲的鄰居阿巴斯·尼阿孜收養了她。
雖然家里并不富裕,但阿巴斯·尼阿孜對愛人說:“我們一定要像養自己的二個孩子一樣,將這個漢族女孩養大成人”。從此,在他們的精心養育下,劉慧芳一天天長大。
有人勸阿巴斯·尼阿孜,你們有二個孩子,生活負擔這么重,你不如把劉慧芳交給民政局孤兒院算了。阿巴斯·尼阿孜堅決地搖搖頭,我就是再苦也不能讓小劉慧芳沒有家。他們省吃儉用,不給自己添一件新衣裳。劉慧芳喝奶茶,他們就喝清茶。
2013年阿巴斯·尼阿孜家被識別為貧困戶。
阿巴斯·尼阿孜家的情況村“兩委”班子看在眼里,除了按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給予其幫扶外,還積極為他們一家找增收致富的出路。
2014年底,村委會推薦劉慧芳到縣紡織廠當紡織女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后,她成為廠里的正式工人。隨后,劉慧芳和現在的愛人在工廠里相識相愛,并在2016年結婚。
2016年,阿巴斯·尼阿孜享受國家安居房的政策,他們掏了一萬多元,政府補助了4萬,一家就住上了一套98平方米漂亮的安居房。
2017年,在村委會推薦下,阿不來提·阿巴斯在村委會當上了民兵,家里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2018年,在村委會幫助下,艾合買提·阿巴斯在大澇壩集氣處理站了一名保安。
當上保安的艾合買提·阿巴斯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因而付出的努力比別人要多。
去年8月,艾合買提·阿巴斯掏1.5萬元,給自己購買了一輛二手小轎車,方便家人用車。
采油氣管理二區黨支部書記謝凱評價說,艾合買提·阿巴斯工作認真負責,樂于助人,有翻譯任務,他都會主動承擔。和同事相處得也很好。
由于勤勞、肯干,不久艾合買提·阿巴斯的月工資就達到了3200元。加上家里種地、養殖和哥哥上班的收入,2019年底,全家總收入超過5萬元,成功實現了脫貧摘帽。
今年疫情發生后,大澇壩站按照要求每天進行消毒作業。可是站里只有澆花的小噴壺,容量小,每次消毒需要反復多次配裝消毒液,很是麻煩。采油氣管理二區所管轄的橋古集氣處理站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除了一次次裝配消毒液,還有什么辦法呢?”采油氣管理 二區總監姚田萬犯了愁。
艾合買提·阿巴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回家后他找到自己家種地用的背負式充電噴藥機,又向親戚借了兩臺一并拿到站里。
機器到了,困難解決了,姚田萬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姚田萬說,“因為疫情防控原因,我們不能去附近的縣城購買,快遞也不往我們這送貨了。
“有了這三臺機器,我們消毒方便多了。”同事知道這件事后連連稱贊,我們站里的小巴郎真是亞克西!
橋古集氣處理站的同事也對新機器贊不絕口。
“站里的領導和同事對我很好,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在這種特殊時期,我也應該為二區排憂解難。”艾合買提·阿巴斯說,這是他作為二區的一員應盡的義務。
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 的作品,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與以下聯系方式進行溝通:總網電話: 13241999108(加微信請注明具體事宜)電話:13241999108 郵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與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本部進行有效溝通的事宜,本網將視同為未曾提前聯系,并不能給予答復、解決。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